设为首页
收藏本站
切换到宽版
用户名
Email
自动登录
找回密码
密码
登录
立即注册
快捷导航
论坛
BBS
搜索
搜索
热搜:
招聘
找工作
液晶人才网
本版
帖子
用户
显示网论坛
»
论坛
›
显示网论坛/液晶论坛/触控一体机
›
商用显示/液晶屏动态
›
三星显示“反常”出手:8.6代产线也要做 LTPO?苹果 Mac ...
返回列表
查看:
45
|
回复:
0
三星显示“反常”出手:8.6代产线也要做 LTPO?苹果 MacBook ...
[复制链接]
newland
newland
当前离线
积分
1085
293
主题
318
帖子
1085
积分
金牌会员
金牌会员, 积分 1085,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5 积分
金牌会员, 积分 1085,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5 积分
积分
1085
发消息
发表于
7 天前
|
显示全部楼层
|
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newland 于 2025-10-25 21:48 编辑
三星显示“反常”出手:8.6代产线也要做 LTPO?苹果 MacBook 或迎变局
三星显示又一次出人意料——不仅在小尺寸和中尺寸继续加码,最新消息称其正在评估将 LTPO TFT 引入第 8.6 代 OLED 生产线,并就关键设备(准分子激光退火 ELA)展开商谈,目标在明年第四季度实现设备就位。
这意味着:作为“体量化 + 成本控制”代表的 8.6 代,正在尝试用 LTPO 的高性能 去承接更高端、对功耗与刷新率有更苛刻需求的客户订单——换言之,8.6 代不再只是“产能打擂台”,也要拼“性能差异化”。
【一、为什么这事儿值得刷屏?】
技术路线上的重大信号:过去三星在大面板更多布局的是氧化物 TFT(低成本、无需 ELA、无离子注入),这次把 LTPO 带进 8.6 代,说明工艺边界在被重写。
客户需求倒逼:有业内消息称主要客户(极可能指苹果或头部 PC 厂商)对 LTPO 面板有明确需求;若属实,意味着下游客户正在把高端能耗/显示体验要求上移到更大尺寸设备。
设备链与供应链再洗牌:ELA、离子注入等设备一旦在 8.6 代量产线普及,会让设备、材料、工艺集成商重新分配订单与话语权,相关厂商或迎来新一轮机会(及投标潮)。
【二、技术简明课堂:LTPO vs 氧化物】
LTPO(低温多晶硅 + 氧化物结合):电子迁移率高、驱动性能强、可以实现可变刷新率和更低静态功耗,但**必须用准分子激光退火(ELA)**或离子注入等步骤,设备成本和工序复杂度高。
氧化物 TFT(IGZO 等):无需 ELA,工艺相对简单、良率可控且成本低,但电子迁移率仅为 LTPO 的约十分之一,极端性能(高刷新率、高驱动能力)受限。
氧化物代表“低成本规模化”;LTPO代表“性能与能耗优化”。将 LTPO 放入 8.6 代,意味着厂商希望在大尺寸也做到“高性能/低功耗”的差异化卖点。
【三、产业链影响:谁最受益?谁要警惕?】
受益方:
ELA / 离子注入设备厂商:设备订单可能从小尺寸延伸至 8.6 代,规模放大。
高端材料与掩膜/光刻服务商:LTPO 对工艺精度要求高,上游材料与设备服务商有机会获得溢价订单。
下游品牌(如苹果):更大的 MacBook / Pro 产品能取得更好续航与显示效果差异化。
警惕方:
传统氧化物路线的成本优势厂商:若客户确实强制要求 LTPO,纯氧化物路线厂商的订单可能被挤压。
产线改造资源有限的厂商:EDA/产线调整、人员与良率磨合需要时间与费用,短期内可能拉低产能利用率。
【四、战略解读:三星为什么要在 8.6 代上做这件事?】
客户定制化压力:若苹果等头部客户要求更高能效/更稳定的高刷新体验,三星需在规模产线也能交付 LTPO 以保持竞争力。
差异化避免价格战:8.6 体量大、容易陷入价格战。通过导入 LTPO,三星可以把大尺寸面板做成“有功能溢价”的产品线,缓解单纯降价竞争的压力。
技术储备与软着陆:在 8.6 试点 LTPO,可为未来大规模普及积累良率与运营经验,抢占“下一代高性能大尺寸面板”话语权。
【五、对苹果 MacBook 的影响?】
报道提到三星计划在 8.6 代为 2026 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 MacBook Pro 打造氧化物 TFT OLED 面板——若三星同时保留 LTPO 能力,这将给苹果两手选择:
若优先追求续航与高刷新体验,苹果可逼近 LTPO;
若优先以成本与产能取胜,氧化物仍是稳妥选择。
换句话说,三星此举是把“可选功能”放在供应链端,给客户更多谈判筹码。
【六、时间线与风险点(运营者视角)】
目标节点:业内消息目标 明年 Q4(2026 Q4?)设备就位 —— 注意这里可能存在时间口径差异(“明年”指交代时间需以报道发布时间为准)。设备到位 ≠ 良率稳定,量产可能需要 6–12 个月的调试期。
风险点:
ELA 设备交期与进口限制(若存在)可能拖延部署;
工艺转换期良率与废品率上升,会短期影响产能与利润;
下游客户的最终验收标准若再提高,可能反复迭代设备与流程。
你觉得:8.6 代做 LTPO,是“性能为王”的必然,还是成本与良率的豪赌?留言我来汇总读者意见,用于写第二篇深挖设备中标与供应商名单哦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,聚焦最新行业资讯
回复
使用道具
举报
返回列表
高级模式
B
Color
Image
Link
Quote
Code
Smilies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
登录
|
立即注册
本版积分规则
发表回复
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地址: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:028-85108892 13183843395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Touchf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Archiver
商用显示网
电子邮件:43361182@touchf.com
在线咨询QQ:
190798948 在线咨询微信:
13183843395(扫描下方二维码)
蜀ICP备05002005号-2
快速回复
返回顶部
返回列表